“葫芦娃,一棵藤上七个瓜,啦啦啦啦”,这么熟悉的歌,每个80后应该都不会陌生吧?小娃娃从葫芦里蹦出来斩妖除魔,这样生动的想象使《葫芦兄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然而,这并非完全是编剧凭空想象,在中国就有这么个民族,认为自己是从葫芦里诞生的,葫芦是他们无可取代的吉祥物。这,就是拉祜族。拉祜族主要生活在云南普洱市,这里,也是清欢的家乡。
拉祜是一个勤劳智慧、能歌善舞的民族。清欢,是心灵手巧、能文能“舞”的拉祜族美厨娘。不到十岁的时候,清欢就开始为全家人做饭,如今已有“厨龄”30余年。这三十多年没有让她厌倦,却让她把厨房当做一个舒缓心情的地方。清欢说,“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一切都随我做主,想把西红柿和谁搭配在一起那要看我的心情。这里没有时间的纷扰、没有市井的喧哗,只需一个人清幽、平静地与各种食材相处,多少次看着这些普普通通的食材经双手随意一搭配就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味道,心总会油然而生出一些小欢喜与小自豪。”清欢的烟火生活,就源于这清净而带着欢喜的厨房生活。
方寸之地,却有大意味。清欢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家人制作了一道道云南特色美食,来好豆一年多发了700多道菜,近500个话题。栩栩如生的“蚂蚁扛鸡腿”、食材奇特的腌酸菜炒珊瑚菌、傣味舂牛干巴、做法古老的“剁生”,还有拉祜族过年时热闹非凡的景象,尽可以在清欢的豆窝看到。光看这些,你就知道清欢的生活该有多么丰富而充实。
清欢并非全职妈妈。她每天上班、回家做饭、晚饭后固定去跳广场舞,然后回来上好豆发菜谱,和豆亲互动。她喜欢写文章,有一堆网络上的朋友,还曾经带着妈妈去旅游。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但也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很知足,所有照片里的她都笑得那么暖。能够坚持四年自考,她是坚韧的;但同时,她又是那种和煦温暖的邻居大姐。那份淡淡的、面对生活不急不躁、恬静怡然的心态,不正是诸多想去云南的人苦苦寻觅的么?
梦想去云南,与清欢,话春光……
彩云之南,那块净土能抚慰你的心灵,不要等着“双节”人多的时候去。三月,昆明的樱花开了,罗平的油菜花开了,赏花后可以品尝水香菜、芭蕉花、百花等时令野菜。之后还有白族的三月街、拉祜族的葫芦节、佤族的木鼓节、傣族泼水节……美景与美食,都在三四月,心动不如行动哦!【普洱四月节日一览】
没去过云南,但你一定听过“云南十八怪”吧!米粑被叫做“饵块”,蚂蚱能做菜,这些奇特的饮食文化一定要去云南才能感受到。“舌头跟着季节走”,春吃百花夏吃菌,秋吃百根冬吃虫,某种意义上说,云南人更坚持着孔子“不时,不食”的教谕。【更多精彩】
天才总是少数,大部分的我们需要自我成长。许多人总会误解,菜谱达人必是条件优越,生活悠闲,人手一单反。但这些,实际上清欢都没有。不过是一份对厨房的热爱,让她觉得做菜是很欢喜的事情,成为菜谱达人,也便是自然的事情。【清欢的幸福生活谈】
无论是清欢的文字,还是与她交谈,总会让人有一种温暖贴心的感觉。就像那清香的柠檬花,不张扬,淡淡开放在枝头。“一日三餐不凑合,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清欢在好豆网的个性签名。“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是苏轼的词句,表达一种幸福就是清淡的欢愉的意境。在当今这个喧嚣的社会,周遭充斥着太多的“狂欢”、“盛宴”,人们一边追逐着名利,一边又想逃离,于是云南、西藏等地成为近年来旅游热点。殊不知,真正的幸福不过在于我们的心态。
若我心能享清欢,何处不天堂!清欢用方寸厨房营养了自己的家人,更用自己的达观构建了小家的和谐美满,祝福她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达人专访,走进达人生活。更多精彩,请关注【好豆菜谱达人】频道!